- · 《党史博采(理论版)》[05/29]
- · 《党史博采(理论版)》[05/29]
- · 《党史博采(理论版)》[05/29]
- · 《党史博采(理论版)》[05/29]
- · 《党史博采(理论版)》[05/29]
- · 《党史博采(理论版)》[05/29]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朱德总司令悼左权将军诗一字之误的由来!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“名将以身殉国家,愿拼热血卫吾华。太行浩气传千古,留得清漳吐血花。”这是朱德总司令为悼念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壮烈殉国而写的一首诗。 而在太行革命根据地的涉县石门村左权
“名将以身殉国家,愿拼热血卫吾华。太行浩气传千古,留得清漳吐血花。”这是朱德总司令为悼念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壮烈殉国而写的一首诗。
而在太行革命根据地的涉县石门村左权将军墓,左权将军纪念塔下墓碑上却镌刻着朱德挽左权同志“名将以身殉国家,愿拼热血卫吾华。太行浩气传千古,由得清漳吐血花”。身为总司令的朱德,为何在为壮烈殉国的左权痛悼挽诗中出现“留”和“由”一字之差呢?这之中有啥原因?拜读了涉县籍曾在人民日报社工作,担任资料员、编辑、人民日报总编辑秘书、高级记者、摄影组组长等职务的刘振祥编著的《岁月踪影》中的往事回首录,才解开其中之谜。
这篇回忆录主要写老战友、老同事张连德的战斗工作事迹。抗日战争期间,张连德大部分时间是在河北涉县度过的,因刘振祥是涉县人,又与张连德同住在煤渣胡同宿舍多年,交往较多,闲谈中讲了抗日战争时的许多故事,其中讲到新华日报在1942年反“扫荡”中的情况,和他抄错朱德总司令《悼左权同志》挽诗的经过。
涉县地处太行山的深山区,山高峰险,沟壑纵横,地瘠民贫。1937年冬,八路军来到这里开辟根据地,建立抗日民主政权,是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地,也是日军频频“扫荡”的重点地区,从1938年至1944年的七年间,日军对涉县先后进行了十一次“扫荡”,给当地军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。
1942年5月,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司令长官冈村宁次亲自指挥,出动了2.5万日伪军,对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惨绝人寰的“铁壁合围”大“扫荡”,企图摧毁驻扎在这里的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司令部。
1942年5月反“扫荡”时,张连德在新华日报电务科工作,在这次反“扫荡”中,他和新华日报社的同志,在社长何云的带领下,跟随八路军总部一起转移。转移途中被日军包围在涉县和左权县(原辽县)交界处的十字岭一带山区。左权将军在指挥作战中不幸为国殉难,社长何云等新华日报46位同志,在突围中也壮烈牺牲,新华日报工作人员遭受了惨重伤亡。
张连德在这次突围中曾几次遇险,但最终还是幸免于难冲出了敌人的包围。日军刚一撤退,他立即把掩埋在地下的发报机取出,回到驻地,架起天线,又开始了紧张的收发报工作。一天,他收到延安新华总社发来的朱德总司令《悼左权同志》的挽诗。
张连德在抄收这首挽诗时,不知怎么搞的,把最后一句“留得清漳吐血花”的“留”字电码译成“田”字,电文译出后悼诗成了“田得清漳吐血花”。张连德一看便知道抄错了。
张连德电务技术高超,工作中极少发生差错,故对此很重视。于是他亲自把电文送给编辑,并对那位编辑说,朱总司令的挽诗抄错了一个字,“田”字有误,明天再同总社联系一次,问一下情况,或让他们把这首诗重发一次,编辑看罢电文后,什么话也没说,便拿起红笔在“田”字上面点了一短竖,将“田”字改成了“由”字,这样悼诗最后一句就成了“由得清漳吐血花”了。没过几天,新华日报就照此登出来了。
张连德介绍当时情况说,那时编辑改电文是有原因的,因为那个年代发报机性能差,又靠人工手摇机供电,功率小,接收远隔万里之外的电讯,经常因听不清晰而抄错电码或把整段电文漏掉。为了能及时见报,只好靠编辑同志对电文进行加工处理,即编辑可根据电文上下文意,改正错字或添几句话,使电文通顺可读,这是在战争环境下没有办法的办法。
1942年10月10日,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涉县石门村为左权将军修建了一座大型的公墓。举行安葬仪式这一天,张连德同新华日报的同志一起去祭奠,看见左权将军墓前竖立着一块高大碑碣,上面刻着朱总司令《悼左权同志》的挽诗,是根据新华日报刊登的诗文书丹的,把“由得清漳吐血花”镌刻在了石碑上。因为当时正处在紧张的战争年代,无暇顾及此事,直到1949年进入北平后,他即找到当时在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刊登的这首挽诗,才知道末尾一句是“留得清漳吐血花”。他深有感触地说,没有想到因工作上一时的疏忽,竟造成了终生遗憾和内疚。
文章来源:《党史博采(理论版)》 网址: http://www.dsbczz.cn/zonghexinwen/2020/1104/540.html
上一篇:毛泽东怎样评价少壮派陈云、邓小平?
下一篇:经典照片《开国大典》上为何没有朱德?
党史博采(理论版)投稿 | 党史博采(理论版)编辑部| 党史博采(理论版)版面费 | 党史博采(理论版)论文发表 | 党史博采(理论版)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党史博采(理论版)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