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党史博采(理论版)》[05/29]
- · 《党史博采(理论版)》[05/29]
- · 《党史博采(理论版)》[05/29]
- · 《党史博采(理论版)》[05/29]
- · 《党史博采(理论版)》[05/29]
- · 《党史博采(理论版)》[05/29]
百年党史·英烈张静源:建立山东省滨州市第一个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张静源,原名张寿安,化名舒实夫。1901年10月生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阎坊乡高渡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。1917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。 张静源(资料图) 1919年“五·四”运动爆发
张静源,原名张寿安,化名舒实夫。1901年10月生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阎坊乡高渡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。1917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。
张静源(资料图)
1919年“五·四”运动爆发后,他满怀着爱国主义激情,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,思考革命问题。1921年,在省立一师毕业后返回原籍,在史口(现属垦利县)小学教书,1924年后,他远离家乡教书,后在青岛礼贤中学(青岛九中)附属小学任副校长。1927年春,张静源被聘为青岛沧口区宋哥庄小学校长。
“四·一二”反革命政变后,张静源愤然退出国民党,于1928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任宋哥庄小学党支部书记。不久,又按青岛市委的指示,负责领导沧口、李村、大枣园、南曲、仙家寨、赵哥庄一带党组织的工作。1929年冬,领导创办“平民夜校班”,还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,积极在工人中培养革命斗争的骨干。夜以继日地为党工作,身体日益瘦弱,以致积劳成疾。他的胃病时常发作,还患有严重的贫血病,但他从不肯休息。
张静源以学校为基地,夜以继日地为党工作,不仅在学校注意发展党员,建立了宋哥庄小学党支部,还利用寒暑假回乡探亲的机会,在家乡积极开展革命活动,培养骨干,发展党员。他曾带领本村群众推倒了镇武庙的神像,改建成学校,接收贫苦子女入学。他组织了“雇工会”和“短工会”,发动雇工们要求增加工钱、缩短工时。他还举办了“平民识字班”,进行革命教育。他也曾组织群众抢收地主的庄稼,抗交地主的债务。大地主们出来反对,张静源就组织雇工们罢工三天,迫使地主们给长工增加了工钱。他一面组织群众斗争,一面培养进步青年,先后在本村发展了小学教师李天佑、青年农民李旭林等入党,并于1932年2月建立了高渡村党支部,成为今滨州境内第一个农村党支部。
博兴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,今滨州境内第一个农村党支部。(资料图)
1932年4月,上级党组织派张静源到莱阳工作,仅仅几个月的时间,就在莱阳建立了三个区委和莱招、莱平两个特支,并在莱阳乡师、莱阳中学分别建立了党的支部。
1933年初,张静源与其爱人李润吾又经中共山东省委介绍,到牟平县刘伶庄(现属乳山市冯家镇),以教学为掩护,进一步开展胶东党的工作。同年春,根据省委指示,中共胶东区特别委员会在牟平县北河应小学(现属乳山市冯家镇)成立,张静源任书记。同年春夏,省委连续两次遭到破坏,胶东特委和省委失去了联系。在这种情况下,张静源到天津与中共中央北方局(兼河北省委)接上组织关系,北方局指示成立中共莱阳中心县委,张静源任书记。在莱阳中心县委的领导下,莱阳党的组织得到迅速发展。党员发展到八九百人,建立了一百多个党支部。
1933年8月20日,张静源奉上级指示,到烟台开展工作,设立党的秘密机关。这时,混进党内的坏分子徐元义,为了争权夺利,在莱阳、栖霞边境吸收了一些流氓、无赖为党员,在党内拉帮结伙,闹宗派、搞分裂,另行组成了一个“莱阳县委”。张静源为了维护党的团结统一,亲自去做徐元义的工作。野心勃勃而又阴险狡黠的徐元义,感到已不能再滥用权力称王称霸,就孤注一掷,纠集了徐元章、徐元洪等几个歹徒,于1933年10月12日,将张静源同志暗杀于小徐格庄村东芹口沟河滩,并且毁坏了他的面容。张静源同志牺牲时年仅三十二岁。
张静源同志为了党的事业而背井离乡,到处奔波,竭尽忠诚,矢志不渝。他生前曾对爱人说:“共产党人以革命为业,以四海为家。”的确,他走到哪里,就在哪里生根、开花。他在博兴、青岛和胶东各地撒下了革命的种子,为革命培育了人才。
张静源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,具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。他生前曾说:“我这一生要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。如果我死了,给立块二尺长的小碑、写上‘社会主义者张静源',表达我对党的忠诚,我也就心满意足了。”建国后,在莱阳县英灵山,党和政府为他建立了纪念碑,以志烈士功名永垂不朽。(滨州日报/滨州网记者 邱芹 通讯员 赵利华)
文章来源:《党史博采(理论版)》 网址: http://www.dsbc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304/660.html